健身知识
Fitness knowledge
分类>>k1体育十年品牌值得信赖拼出中原好风光 漯河:食品名城再出发
k1体育十年品牌值得信赖拼出中原好风光 漯河:食品名城再出发金海300亿氟硅新材料项目不停工,3000多名工人日夜奋战,重点项目建设“不打烊”;发放4期消费券,预计带动消费约3500万元,商贸消费“活力足”;各级各部门开足马力推动惠企政策叠加显效,助企稳产跑出“加速度”春节期间,沙澧大地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冲刺场景,传递出动力十足的发展信号。
刚过去的一年,漯河市持续夯实产业、创新、文化“三大基座”,大力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、食品创新人才高地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,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、标志性成果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发展谋篇之年。漯河市聚焦省委“四高四争先”要求,围绕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、发展实验室经济、加快“三个五百亿”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作为,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动仗,全力实现全年工作的“开门红”。
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。1月19日,在省召开间隙,省委、省政府深夜召开动员部署会,发出了“拼抢一季度、实现开门红”的最强动员令。1月24日,漯河市召开拼抢一季度、实现“开门红”工作推进会,动员全市上下以“开局就是决战、起步就要冲刺”的状态,拼经济、促发展、稳增长、保稳定,为“全年红”创造条件、奠定基础、赢得主动。
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争取项目、推动工作,加快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、金融创新“三新”融合;坚持对内对外开放一起抓、“枢纽+通道”发展一起抓、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一起抓、“形象+内涵”提升一起抓,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;坚定不移做强中原食品实验室,发展实验室经济,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推进会对标省委“四高四争先”要求,明方向、强举措、抓落实,提出了一揽子行之有效的措施。
当前,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1月11日,漯河市召开科学家大会,食品领域的10位院士和200余位科学家、企业家齐聚沙澧大地,共商食品行业创新发展之策。
院士专家齐聚漯河,是漯河加力打造高能级创新综合体、高质量发展实验室经济的最大底气。近年来,漯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安排部署,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,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、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,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。
科技成果加速涌现,创新发展活力迸发。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示范引领下,漯河新成立由院士领衔的氟硅新材料研究院、贾湖文化研究会、双汇肉类技术创新中心、际华皮革皮鞋研究院、安迈康农业微生物研究院,形成了系统集成、开放共享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。2024年该市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居全省第1位,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的数量、质量、占比均为历史最好成绩,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。
漯河是全国首座中国食品名城,食品企业达7000多家,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,食品产业链条贯通、生态完善,双汇、卫龙、南街村等骨干企业势头很好,营养团餐、功能食品、休闲食品、宠物食品等一批新业态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,食品名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,中国(漯河)食品博览会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“风向标”。
2025年省“政府工作报告”提出,支持新型电力装备、现代食品等产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面对这一新要求,漯河如何作答?总体思路是“12345”。
“漯河市坚决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,加快建设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、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”今年省期间,漯河市委秦保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坚定不移把现代食品产业向新而行摆在重中之重位置,以创新向高攀,以开放扩空间,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锚定“一个目标”。全面对标习总关于树立大食物观、健康中国建设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,以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全食品领域、全食品产业、全食品链条向新而行,建设“形神兼备、优势再造”的现代化食品名城。
漯河市提出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,把河南食品科创园打造成“食品创新高地”。图为建设中的河南食品科创园。焦海洋 摄
建设“两个高地”。坚持中原食品实验室“人才高地、创新之源、食品未来”定位,高质量发展实验室经济。工作院士达14名,常态开展科研的高层次人才达300余人,突破关键技术26项、发布代表性科研成果40项,全市研发活动覆盖率居全省第1位,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。
主攻“三大方向”。深化营养健康研究,推动“益生菌+”赋能、天然色素代替等,发展“三减三健”功能食品、有机食品、优质蛋白等,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、吃得健康、吃得营养、吃得放心;深化食药同源研究,多学科交叉融合,落地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等,延伸特医特膳食品产业链,加快迈向中高端;深化未来食品研究,食品技术、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,积极构建食品领域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,加大工程化食品等关键技术、关键材料、关键工艺攻关,占领未来食品制高点。
做好“四篇文章”。食品工业、食品文化、食品品牌、美食名城“四篇文章”一起做,推动食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,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“文创+食品”“韵味+风味”“场景+美食”“故事+非遗”融合推动食品文化传承创新,以中国(漯河)食品博览会、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为牵引推动食品知名品牌汇聚,精心推出“漯河宴”、提炼升华“漯河味道”,叫响“食全食美漯在其中”城市品牌,加快向美食名城转变。
实施“五类项目”。围绕增高度、增内涵、增后劲、增支撑,谋划实施从“有”到“优”k1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、补短强弱、爆品开发、抢占先机、现代服务业“五类项目”。
干字当头勇争先,食品名城再出发。重大项目擂响战鼓、重点工程开足马力、创新活力加速涌动漯河市委、市长黄钫表示,全市上下将以竞进拼抢的姿态,干字当头跑好新年“第一棒”,奋勇争先交出发展“高分卷”。
为力促一季度经济“开门红”,漯河市日前印发《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“开门红”若干政策措施》,推出了发挥“两重”“两新”带动效应、持续聚力激发消费潜力、集中力量扩大有效投资、精准发力助企惠企、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、多措并举稳定社会大局6个方面33条具体政策措施
加快推进2024年13个“两重”项目、5个“两新”项目及2025年4个提前批中央预算投资项目建设
推动第十五期“签约一批”项目开工率、“开工一批”项目投产率、“投产一批”项目达效率分别达70%、40%、70%以上,“三个一批”项目投资额完成年度计划的30%以上
深入推进“三个五百亿”项目建设,确保一季度实现新开工总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以上、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
扎实推进招商引资,对重点区域的重点企业、重要客商开展“双节”大拜访暨“双招双推”活动50场次以上,确保一季度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、总投资200亿元以上
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全力推进平漯周高铁、周漯平高速、国道107新建工程、S510漯舞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,开工建设漯河港扩容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
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,对2025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,给予10万元财政奖励;对2025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且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%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,给予20万元财政奖励
发挥好“科技贷”“创业贷”“知识产权贷”等融资服务作用,力争第一季度“科技贷”累计发放达3亿元以上、新增“知识产权贷”7000万元以上、新增发放“创业贷”1.25亿元以上
抓好春季麦田管理,推进45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建设,第一季度完成2.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推动20个低洼乡镇整治沟渠1000公里以上
做好养殖场户融资、保险保障服务,确保全市畜产品稳定供给,力争第一季度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达12万吨以上
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,力争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0.8万人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.3万人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、新增高技能人才0.5万人
兜牢民生安全底线,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3000张家庭养老床位,为5000名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(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王涛)